close

上世紀70年代,在臺灣流行的是老上海歌曲和西洋歌曲,但其實那時臺灣的本土文化覺醒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境地。197566日,楊弦和胡德夫二人在臺北中山堂舉辦了新作發佈會暨中國現代民歌之夜演唱會,現代民歌運動正式拉開帷幕。

 

胡德夫說:民歌40最大的意義是能夠以歌者的身份,向更多人傳遞我們對那片土地的文化。從這場演唱會裏面可以感受到強大群眾對我們土地的歌的擁護、愛戴和期待。

 

◆1976123日,在淡江大學舉行的西洋民歌演唱會上,青年學生歌手李雙澤在演唱會上喊出了唱自己的歌,真正開始了民歌運動。臺灣的民歌運動開啟了本土原創流行音樂文化的興起,齊豫的《橄欖樹》、李建複的《龍的傳人》掀起了整個華人世界的文化浪潮。

 

李建複談李雙澤:他是我們是同一所大學的學長,是臺灣民歌的先驅之一。那年民歌演唱會上大家都在唱英文歌,當時我們都喝可口可樂。於是就發生了戲劇化的一幕——他向臺上喊: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唱自己的歌!當時很多人噓他,但是同時也很多人給他掌聲。確實那時很多人開始想:什麼時候才能有自己歌,屬於年輕人自己的可以用來傳唱的歌?

 

◆1977年臺灣創辦金韻獎,校園民歌進入商業市場。被譽為臺灣民歌之母陶曉清的《熱門音樂》節目每週四開闢現代民歌單元,後改為中西民歌,介紹由臺灣青年學子自發創作的實驗性歌曲,獲得始料未及的熱烈反響。楊弦、吳楚楚、胡德夫、蘇來和之後的李宗盛、羅大佑、蔡琴等一大批巨星都在這裏聚首談理想,搞創作。

 

陶曉清說:我記得當時我非常大膽在本應該全播放英文歌的節目裏播放了三首中文歌。當時我想應該有人寫信來罵我吧。結果沒人罵我,聽眾很喜歡,很多人還說其實我也寫了歌。看到這些信件後我也會在節目裏回應——如果你也寫了歌,趕快寄過來,好的歌曲我也在節目裏播放。然後就陸陸續續很多人開始給我寄作品。

 

臺灣金韻獎陸續推出了齊豫、包美聖、李宗盛、李建複、鄭怡等一大批年輕歌手,這些人在日後的華語流行音樂發展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齊豫當年憑藉Joan Baez的《Diamonds & Rust》奪得了第二屆金韻獎的冠軍歌手。1979年推出首張專輯《橄欖樹》,專輯製作人李泰祥也在流行樂壇上獨樹一幟,他與齊豫的合作在民歌時代創造出一派全新唯美藝術派的曲風。

 

齊豫說:校園民歌的風潮在1976年展開,我跟李老師的合作《橄欖樹》在1979年出版。雖然一直都覺得稱自己為校園民歌手有一點心虛。因為自己不會創作,沒有創作任何的曲子,也不是自彈自唱的表演方式出現在大家面前。但是我跟老師合作的《橄欖樹》的確就是在校園民歌的風潮下讓大家認識的。李老師早在1970年代的初期就已經有一些作品發表,但是沒有受到像校園民歌風潮開始以後那麼受大家重視。所以我覺得在今天臺灣民歌40的演唱會上,我唱出老師的歌,老師一定不會反對。因為我們就是因為校園民歌這樣的一個風潮,坐上了這樣的一艘小船,悠悠地一直唱到了今天。

 

海山派另一位重要人物是在民歌時代極為著名的創作型歌手葉佳修,由他作詞、曲、主唱的首張專輯《葉佳修》,在民歌時代首開了流行樂壇全能派歌手的先河。作品中,他所標榜的鄉村風格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赤足走在田埂上》《思念總在分手後》《鄉間的小路》等作品均在歌迷中廣為傳唱。1979年,他為潘安邦創作的《外婆的澎湖灣》唱遍了整個華人地區。潘安邦於2013年病逝,在這次臺灣民歌40”(深圳站)演唱會上,葉佳修將與潘安邦隔空對話,共同演唱這首《外婆的澎湖灣》。

 

葉佳修回憶潘安邦說:當時唱片公司出於策略覺得我不屬於俊男,所有由他在電視上替我唱《相思總在分手後》,俗稱打歌,那也是我第一次為他量身打造寫歌。我們認識了之後相談甚歡,他和我分享他所有生活,包括和外婆一起在澎湖生活,直到高中分離,這份情誼非常打動我。於是我移花接木地帶上自己對外婆的感情,一塊就寫上了,就這樣合作了第一首歌。只要他出唱片,我們共有的素材就多了。於是陸陸續續推出了《爸爸的草鞋》《我們擁有一個名字》等等歌曲。只要幾乎他出片,我就要提筆。民歌40演唱會中的時空對唱是超感人的設計,別說觀眾潸然淚下,連我在上一年的首演場看著他民歌三十的身影,聽到同步的耳機裏他說謝謝葉老師,我在臺上哭到無法完整唱完一首歌,那也是我第一次在演出現場落淚。是他將我的作品傳唱到所有華人的耳朵。謝謝你,潘安邦,我最親密的戰友和兄弟。

 

在這次臺灣民歌40”(深圳站)演唱會中,有一位歌手雖不是民歌歌手,卻從來沒有缺席過臺灣民歌每10年一次的聚會,她就是萬芳。萬芳在大學時期參加木船民歌比賽,演唱潘越雲的《鎖上記憶》奪得優勝,從此開始歌唱生涯,之後加盟滾石唱片。1993年她以一首《新不了情》響徹華語樂壇,被尊為臺灣文藝範鼻祖。萬芳除了歌唱事業之外,舞臺劇也有傑出的表現,目前也是中廣音樂網的主持人之一,近年來多從事戲劇方面的演出。

 

萬芳:臺灣的校園民歌在我的成長當中真的是很重要的陪伴和很重要的影響。當時我就抱著這些黑膠唱片一首又一首的跟著唱,而且臺灣校園民歌很多是通過大自然來描寫和比喻,這也影響著我後來的創作。包括我在十一二歲左右時我的第一首創作,也是通過大自然來描寫自己的心理狀態。所以那段時光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聆聽,也是很重要的養分。

 

◆70年代的臺灣民歌運動大大推動了臺灣流行音樂的發展,以致到20世紀90年代初華語流行音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雖然民歌運動是一段不可複製的歷史,但民歌精神中強調的原創性以及對歌詞文學性的偏愛依舊作用於當今樂壇;當年民歌時代種下的種子開出的花,新一代創作人試圖用新的語言去延續這脈血液,如陳綺貞、徐佳瑩、韋禮安等在他們的作品中都透露著獨特的臺灣民歌氣質。

 

韋禮安:當時收到民歌四十的邀請時,感覺受寵若驚,而且心裏也有小小的緊張。因為將要同台演出的音樂人都是非常非常資深的,我在他們眼裏就是小朋友。所以當時我就想,我要非常努力地去表演。在這些民歌中對我影響最大的應該是《阿美阿美》,因為這首歌是我爸從小到大都會唱給我媽聽的歌,所以這首歌是我童年非常重要的一段回憶。

 

◆40年前,民歌從臺灣的校園萌芽,伴隨著民歌的興起,一大批臺灣流行音樂的傳奇人物誕生,一些旋律現在還被念念不忘。而每隔十年,他們中的一批人都會重聚,用演唱會的形式唱起那些歌。而1119日,臺灣民歌40”演唱會將首度跨越海峽來到大陸,這也是目前大陸唯一的一場。演出的近20組藝人除了李建複、齊豫、潘越雲、萬芳、胡德夫,還會加入新生代歌手如陳綺貞、韋禮安,這也是陳綺貞首次參加民歌40”演唱會。

今年陳綺貞正好也剛滿40歲,第一次參加民歌40”演唱會,她會演唱從小受影響的《恰似你的溫柔》、《旅行的意義》等歌曲。

 

陳綺貞:我從小跟著爸爸媽媽聽民歌。學吉他的時候,很多吉他譜都會收錄很多很經典民歌。很多歌曲我也會和同學一起練習,我從一開始就唱自己的歌。我覺得這些民歌就很像一份時代的情書,這些情書好像是寄給未來的人們,像現在的年輕人就可以通過聆聽當時的歌去想像當時的情景。所以,我在聽這些歌的時候,也會想到小時候爸媽開車載我出去玩時車子裏播放著音樂。全家人看著路邊的風景,一首歌接著一首歌,當時很甜蜜和溫馨。每當這些音樂再響起,一瞬間就可以回到那個場景,覺得還好有這些陪伴我的童年。這些歌也變成我和我家人很重要的聯繫。

 

arrow
arrow

    03057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